“在萧山话里,舂年糕这个传统习俗念做‘搡年糕’。”“二爷爷的‘二’发音是“ní”,‘爷爷’则叫yáyá。”……每周四晚上,新塘街道南晖社区活动室里,“漂爸”“漂妈”们跟着老师认真学习各种“萧山方言”的发音。
这是南晖社区举行的“个郎头”方言课。前来上课的学员来自全国各地,平均年龄在65岁以上,都是跟着子女来到萧山的“漂爸”“漂妈”们。
随着“舂年糕”习俗故事慢慢展开,一些常用词汇的萧山话发音也被一一讲解出来。这样的课堂,让“漂爸”“漂妈”们学得很快。“今天这节课,我们不仅复习了之前学过的方言,还学到了新的像搡、马、年菩萨这些词的萧山话,还知道了年糕要用冬水泡,臭年糕是怎么来的……”方言课开班以来,曹阿姨就一节课不落下。曹阿姨说,自己是和丈夫一起来上课的,像他们这样的老学员,有不少呢。
曹阿姨夫妻俩是跟着女儿来到萧山的,一直和女儿住在一起。去年,老两口在南晖社区买了房子,便搬了出来。虽然在萧山住了很久,但是曹阿姨和本地人接触少,之前也听不懂萧山话,上了快半年的课后,现在基本上能够听懂“萧山普通话”,萧山土话也能说出几句。
老家在河北辛集的常叔叔,也是方言课的老学员。“爱学习”的他总会在下课后拉着老师问问题,确保掌握正确的“萧山话”发音。“为了带孙子来到萧山,没想到社区还有这样一个平台,丰富一下业余生活。”常叔叔说,刚到萧山时,人生地不熟,现在还交了不少朋友。
“虽然说是萧山话教学,但课程中用得最多的还是萧普话,掺着萧山土话,既让学员听得懂,也能激发他们的兴趣听下去。”蔡月校老师用一口流利的萧普话讲方言课,很受学员们欢迎。为了加深学员对方言的理解,蔡月校每周都会准备一个风俗故事,把方言串起来。“为了保证内容不出错,每次备课前,都要去图书馆查查资料。”蔡月校说,方言是萧山历史的一部分,要好好地传承下去,让更多的人知道。
南晖社区外来人口较多,为了让“漂爸”“漂妈”们尽快融入萧山,所以开设了这样接地气的课程,也满足了大家学习萧山方言的需求。以社区的恒大小区为例,2449户住户,外来人口占一半以上,“漂爸”“漂妈”有60%左右。“让他们听得懂萧山话,学会说萧山话,也能更好地融入萧山。”社区工作人员说。(文/摄 记者 王俞楠 通讯员 任俊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