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花楼:城中村的精彩蝶变之路
时间:2021-08-20 11:05:02 来源:萧山日报
昔日城中村,如今已被林立的高楼取代。
来汉坤今年62岁,与老伴住在梅花楼万众名府小区一套130平方米的房子里。朝南的大客厅、宽敞明亮的卧室、开阔的弧形阳台,来汉坤夫妻俩已经住了快5年,日子过得非常惬意。
从上世纪80年代一穷二白的落后村,变成萧山乃至全省集体经济收入和规模领先的转制社区,梅花楼被称作城中村改造的“典范之作”,在萧山城市改造史上留下了重要一笔,让共同富裕的梦想成为看得见摸得着的现实。
抢抓机遇 产业迭代开新局
在上世纪80年代中期,梅花楼还是裘江乡的一个经济落后村。
面对困境,以老书记陆凤成为首的“三委”班子在区各级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大胆创立村办企业,推进梅花楼经济发展。“从1985年至1995年期间,我们先后建起了饭店、农机厂、宾馆、制鞋厂、实业大楼等,最多时达13家村办企业。”陆凤成说,在工业化浪潮的带动下,村级经济得到快速发展,到2004年7月,梅花楼集体净资产已达3916万元。
进入2000年以后,萧山的城市化建设突飞猛进,梅花楼紧紧抓住城市化的机遇,从2003年开始,在城厢街道的支持下,多次向萧山区级层面争取整体改造的政策扶持。终于在2007年,梅花楼确定为萧山首个城中村改造试点。2008年1月8日,改造工程正式启动。到2015年底,梅花楼完成4个区块、总建筑面积约50万平方米的改造建设。
过去杂乱无章的城中村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高档大气的品质小区,萧山老城区的面貌也因此焕然一新。与此同时,梅花楼城中村改造的经济效益开始显现。依托良好的区位优势,梅花楼大力发展物业经济,逐步实现产业发展的迭代升级。到2019年,梅花楼社区经济联合社资产达到2.5亿元,比2004年的3916万元增加了5倍。
集资入股 下活一盘“共富”棋
作为萧山首个城中村改造试点,梅花楼争取到了“自主改造、自求平衡”的原则政策。由梅花楼集体注册项目公司,负责房屋征迁、建设施工、安置回迁、资金平衡等工作。这一创新举措,使村民原先无法交易的自建房成为可上市交易的商品房,也让居民在时间推移中享受房产增值的福利。
城中村改造,需要大量资金。为解决融资困难,梅花楼率先提出了“社区居民即是股民,共同凑资参与改造”的思路。经全体居民代表研究决议后,于2012年1月起向本村拆迁居民内部集资并支付利息,最终集资5亿元,之后支付居民利息2亿元,真正实现让居民参与自主改造、共享改造红利。
居民成了股民,使共同富裕变为现实。在城中村改造完成后,梅花楼社区经济联合社每年分发股民红利,已累计分红16次共6520万元,仅2019年就分红了2256万元。
在居民顺利安置回迁后,梅花楼将其余部分房产对外出售,用于平衡城中村改造成本。同时,对近5万平方米的沿街商铺开展招租,现每年可收租金2454万元,壮大了集体经济的实力。
共建共享 居民过上好日子
2020年,梅花楼实现经济收入4365万元,村级可用资金跃居全区各村社前列。集体经济富了,受益最多的还是梅花楼的居民。从改造至今,梅花楼社区一直坚持共建共享的理念,全体居民都共享了经济社会发展的成果。
早在1993年,梅花楼村设立助学基金,凡考上大学每人奖励15000元,考上大专每人奖励5000元,以鼓励村民重视教育,为国家培养人才。如今,社区经济联合社每年给居民分发红利,实现发展成果居民共享,并帮助退休居民、弱势群体购买各类保险,强化居民生活保障。
梅花楼居民也从以前的老平房住进了电梯洋房,过上了品质生活。社区在全国首创“车载式”电梯模式,让医疗平车可以进户近床。为有效缓解小区停车难问题,梅花楼建造12万平方米的地下车库,每户居民车位配比达1:1.62,同时还缓解了周边老城区停车难的问题。为了有地方让村民安放工具,每户人家赠送一个地下储藏室。
“我们建造的是品质楼房,希望村民安居百年,所以用长远眼光进行规划设计。”陆凤成说。对此,来汉坤说出了居民们的心声:“正是陆凤成三十多年的坚持,为我们老百姓创造了美好的生活。”
记者手记:2020年村级集体经济收入4365万元,位居全区前列;2019年分红2256万元,人均分红21103元。一般人想不到,创造这一奇迹的,是位于萧山老城区的梅花楼社区。
梅花楼从落后村变成城市社区,浓缩的不仅是一个城中村的变迁,更是一部在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浪潮下,努力提升城市面貌、带动居民共富的奋斗史。
如今,梅花楼依然是城中村改造的典范,真正实现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丰收,达到了政府、社区、居民的“三赢”局面:城市面貌得到极大提升;村级集体经济和资产得到全面提升;改善了居住环境,居民生活品质和个人财富显著增加,共同富裕已然成为现实看得见的样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