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网
微信

人物 | 新浙派人物画家来汶阳

2020年9月14日 10:22来源:萧山网-萧山日报

  来汶阳(1943-2012)),祖籍长河襄七房(今属杭州滨江区),1943年出生于抗战避难地建德七里垅。抗战胜利后随家人回籍并迁居老城区西门内直街,以父亲开设粮店为生。1950年至1959年在萧山读完小学初中后,考入浙江美院附中,后又考入美院(今中国美术学院)版画系,1969年留校创作。次年分配到温州新华书店,从事新书广告宣传等工作。1978年应原浙江丝绸工学院院长朱新予邀请,任教于服装美术专业,并着手组建由丝绸工学院改组的浙江理工大学服装艺术学院,先后担任常务副院长和院长。1985年入选《中国美术家人名辞典》,1990年入选《当代国画家辞典》,1992年获国务院特殊津贴,晋升为教授、博士生导师。1998年前后访问西欧十国进行艺术交流,1999年和2008年任浙江省第八、九届政协委员。他的画作多次参加国内外各级大型画展,并为各地博物馆收藏。著名已故美术史论家杨成寅,将他论定为新浙派画家。

  少年的美术天赋

  来汶阳在小学期间就展现出他的美术才华,常在住家屋后墙壁上用木炭、碎砖等画出栩栩如生的人物或猫狗、花草之类,十分逼真,成人见了都称赞不已。但他的父亲是会计出身,因而每当放学便强制性地督促他练习珠算和毛笔字。家中特意备了一根藤条,如汶阳回家不练珠算就以藤条伺候。每当放学,附近街面上总能听到汶阳被教训的哭声。他就读的湘师附小美术老师郑忠发现了他的天赋,要求他父亲培养他的爱好,但做父亲的来先生却不以为然。

  郑忠是湘师早期毕业生,对学生的教学绝不敷衍了事,在操场写生时,他巡回指教学生,纠正学生的不确之处,对来汶阳更是特别的关注,经常有意识地在放学后将他留下,面授铅笔素描的技巧。郑忠老师的启蒙,使来汶阳走上了正规的绘画之路。

  1957年,来汶阳考入萧山中学初中部,他别出心裁地搞了一份油印的《警钟》小报,老师感到意外之余破例允许他在学校油印,但没有提供纸张,是他自己动员小伙伴每人出一角钱用以买纸,说是上学念书要经常给自己敲敲警钟,才能专心听课,才能取得好成绩。这份小报上的文章和刻画的花边修饰及插图全由他一手搞定。可惜只出了二三期便在校方的劝导下终止。要求他在小报上的文章、绘画改在学校墙报上刊出。到初三年级时,他的绘画水平已经与当年萧山文化馆主持绘画工作者不相上下,文化馆同志鼓励他多创作些配合形势的题材,于是他大胆地到大炼钢铁、土法上马等现场速写。这种速写在当年的萧山似乎并不多见,同学们鼓舞他给《萧山日报》投稿。报社编辑当然知道速写是绘画的一种形式,何况画面适合于形势,因而他的处女作在《萧山日报》得以刊登,这更激励了他对绘画的热情,来汶阳成了当年萧山地方上的“小画家”。

  1959年7月初中毕业后,他发现浙江美院附中有招生启事,而就读美校是他梦寐以求的事,对此,他兴奋不已,但只能是“暗喜”,因父亲不支持他搞“歪门邪道”,还是希望他报考高中,将来升入大学财经学院。为此,他瞒过父母,挑选了平日所画的几幅速写,按照报考要求送了上去,顺利获得了准考证。

  浙江美院附中是面向全国招生的,因此报考该校是非常不容易的,而且有许多报考学生来自杭州城区和上海等大城市,他们都有专业培训的经历,来汶阳没有这样的条件。来汶阳被录取之后着实高兴了一阵子,但兴奋之余,他也知道浙江美院附中的要求是非常苛刻的,实行的是学业淘汰制,在今后的学习中能否闯过这一关,还很难说。

  进入美校附中后还真的遇上了考验,原以为自己的速写和素描已有一定基础,但拿到这艺术殿堂中一比较,就显出了差距,所以在第一学期,他的专业课往往只能是及格的3分(5分制)。为此,来汶阳下定决心,利用一切可利用的时间强化练习。尽管萧山与杭州一江之隔,回趟家也便捷,但自下半学期开始,来汶阳只向家里要了一个学期必需的日常开支,连节假日都没有回家。第二学年连寒暑假也没有回家。功夫总算没有白花,他闯过学业淘汰制这一关,在全年级有三分之二被中途淘汰的情况下,他不仅没有被淘汰,还由原来的成绩平平,一跃而成班里的尖子。当读完4年专科毕业时,在当时报考美院的160名考生中,他成为考入美院的16人之一,并以优异成绩被画种较难的版画系录取。

  连环画创作大师

  版画即木刻画,是中西合璧的一个画种。来汶阳深知其难,因而他更加勤奋地写生,刻苦临习,每次下乡或到外地采风,回来的画夹总是满满的。他利用学院的优渥条件,在传统绘画上系统研究萧山“三任”和诸暨陈洪绶等名画家的传世之作,骈考画史,研读画论与书画鉴赏,向陆维钊等前辈学习书法,观摩临习浙派人物画大家的作品。时值“文革”之初,眼见许多有声望的艺术家被“扫地出门”,来汶阳也曾陷入深深的痛苦思索之中。但他没有退缩,还在一个偶然机遇与正在“劳动改造”中的周昌谷先生结下了患难之交。

  来汶阳从周谷昌等前辈中接过了以素描技巧运用于中国画的新画法,即新浙派画风。这其中也与他在一个相当长的时间段,研读古籍,对中国历史文化的认知有密切的关系。

  1970年来汶阳分配到温州新华书店从事新书广告的绘画等工作,但主要精力已开始从事创作连环画。因他已深刻地体会到,任何艺术最终的着落点在于为人民群众服务。绘画虽有多种方式方法,但终以人民群众能接受为主旨,离开了为人民群众,艺术也就失去了价值。1976年来汶阳创作的《南泥湾》《方腊义军息坑大捷》等连环画受到普遍好评,更激发了他对连环画创作的热情。

  1978年他虽然调入浙江丝绸工学院受命组建美术专业,但没有影响他的连环画创作,在以后几年可以说是他创作连环画的高潮期。

  尽管在一些画家眼中,连环画“不入流”,是“玩艺术”。可他为此倾注了大量心血,以自己娴熟的线条造型技巧,严肃认真地创作了一大批广受群众喜爱的连环画。1979年创作了《白居易》《高渐离》《杜牧》等;1981年以后,又创作颇具影响的《张苍水》《说岳全传》《花神》《兴唐传》《南宋风云录》等50余种。

  正因为来汶阳对人物画创作的造型基础扎实和全面,又十分注重创新开拓,并以一种不可抑制的浪漫激情以及严肃的艺术创作姿态,使他的连环画堪称中国画白描艺术的精品,他与他的合作者创作的连环画受到业界和群众的普遍好评,一版再版,至今仍为喜爱者所珍藏。

  但从艺术的高度来认知,来汶阳的绘画艺术成就主要还是体现在以人物为主的国画创作,题材十分广泛,主要有江南女子、少数民族人物、古代先哲等。他作于上世纪90年代的《月光》系列,刊于《浙江画报》,寄托着作者的情感;《月光诗意图》,画出了“今日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的深切情怀。《花神》《女娲》是来汶阳用了浪漫抽象的写意笔墨,表现出了原始的悲壮和超自然的意境。《康桥》以徐志摩的诗为画,但并不全然是诗的诠释,画面呈现出的是缥缈悠远的时空,让人回味无穷。晚年的画作则上溯汉唐,笔墨求取古拙之意。如《孔子演教图》《老子图》《罗汉图》《醉酒》《知音》《梦蝶》等作品,貌似平实,却独具匠心,让我们看到一个明净而深邃的世界。出于对传统笔墨的熟练把握和艺术上的自信,来汶阳似乎不急于使自己的笔墨形态固定下来,而是根据不同的对象运用不同的艺术语言不停地探索。

  领衔演绎“长卷”

  来汶阳1978年应聘于浙江丝绸工学院主要出于两方面的思考,一是为萧山同乡的院长朱新予不顾年迈执着地为发展浙江丝绸事业的精神所感动;二是自己的妻子林云屏也在该校任教,希望夫唱妇随使丝绸服饰的艺术得以升华。

  来汶阳到了学院后,夫妇俩编写了《服装设计》《图案设计》《时装画技法》《现代时装画技法》等教材教案,并出版了获得纺织部表彰的专著。不久,浙江丝绸工学院改组为浙江理工大学,来汶阳担任艺术学院副院长,不久便提升为院长、教授和博士生导师。他精心培养了一代代具有艺术设计学、服装美术教学和研究,以及后来增设的文博专业等多方面的人才。

  2011年年底,为庆祝西湖申遗成功一周年,原杭州市文广集团等单位拟办一个画展,要求来汶阳创作一幅11×0.6米的南宋西湖图卷。来汶阳邀约老搭档傅伯星、王重义一起参与,三个老朋友相聚一起,开始了又一次愉快的合作。总体构想以来汶阳为主,因来汶阳患有糖尿病,傅伯星勇担重力活,特地在自己画室做了张斜面七米长桌,又由他根据史料,按汶阳的构想,将流传下来的历代西湖图之山,由东往西布局改为南北向布局,兼顾东西两侧的广角式大视野,按照汶阳的构思,剪辑完成总体构图。随后才由来汶阳主笔负责画山水树石,由王老师负责画人马建筑舟车。知根究底的朋友一起画画,是一个令人愉悦的过程。来汶阳画得高兴,由哼而唱,既专注又洒脱,神采飞扬,意气风发,挥洒自如,不时笑道:“越画越有劲!”这幅凝聚着他几十年实践体悟、才情,以及两位近30余年友情老友心血的作品,历时3个月而成。不料在送装裱烘干过程中,被电炉燃了几个洞,于是只得重画。画完后的次日,来汶阳因未吃早中饭而于下午出门去吃馄饨,就在小吃店门口等候时突然昏倒在地,幸亏在场群众拨打120急送医院,始转危为安。但从此便卧病不起,等到允许入院探视,这才知晓他患的竟然是绝症肝癌!

  来汶阳自知不起,在医院中交代了后事,唯一放心不下的就是几乎融入他生命而未见托裱好的《南宋西湖长卷》。于是由妻子林云屏奔走,在医院大力协助下,由其弟子陈炯明主持,在临时借用的一间大会议室中将托好的长卷平摊在接成十多米的长桌上,并开了一个小小的内部观摩会。来汶阳的美院同学、美术界的一些画友,医务人员等数十人共同观赏了这一不同寻常而未面世的长卷。

  2012年6月中旬,这幅名为《南宋京城西湖全图》的12米长卷在杭州市“西湖申遗成功一周年”活动中正式亮相,而画这幅画的作者来汶阳已经无缘见证这个历史时刻,他已经在这月初与世长辞,实是令人感喟,来汶阳竟然为这幅画付出了自己的生命。

  来汶阳的画在世界许多国家展出过,唯有自己家乡杭州举办画展的设想一拖再拖,直到他去世3年后,从悲痛中走出的妻子林云屏完成了丈夫的遗愿。2015年6月10日至14日,“目有恒水无极——来汶阳中国画回顾展”在杭州恒庐美术馆举行。开幕这天,数百人从四面八方聚集展厅,一时大咖云集,梁平波、徐芒耀、高而颐、吴山明、吴永良、邬继德、傅伯星、范达明……其后,由“未来海岸文化传播图书工作室为画展编辑设计出版了纪念画册,除汇集来汶阳各个时期的画作外,更有美术界名家的回忆、评论文章。妻子林云屏的文章是《如果真有来世,我在玉兰树下为你守候》,看了让人唏嘘不已。

作者:文/ 淼水  
编辑:周颖

相关新闻

萧山网版权声明

    根据萧山网与萧山日报社和萧山广电局的合作协议,萧山网拥有萧山日报、萧山电视台、萧山人民广播电台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的网上独家发布权,版权均属萧山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萧山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图片新闻

头条推荐

视频推荐

新闻 即时报 专题 视频 教育 房产 理财 家居 健康 汽车 钱塘新区 网络问政 湘湖社区 北干楼宇 钱塘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