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网
微信

萧山9个地名入选 成历史“活化石”

2018年6月27日 8:11来源:萧山网-萧山日报

杭州市第二批地名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出炉

  生活在一座城市,需要了解它的前世今生,保留下来的地名成了历史的见证。记者从区地名办了解到,在近日出炉的《杭州市第二批地名文化遗产保护名录》中,萧山有9个地名入选。

  重要自然地理实体地名文化遗产

  越王城山和航坞山“上榜”

  地名不仅和大家的生活息息相关,一个地名的背后往往蕴含着历史故事、传说趣闻、地理掌故、发展轨迹等,承载着古老的人文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春秋战国时期,越王勾践在城山立城抗吴,故名越王城山。明嘉靖《萧山县志》载:“吴伐越,次查浦。勾践保此拒吴,名越王城,又名越王台。前两峰对峙如门,曰马门。”越王城山脚旧有“城山古道坊”,1992年在原址附近建“城山怀古坊”,半山腰建有古越亭。

  在马门环顾四周,一条夯土城垣,巧妙地利用西南面的仰天田螺山和东北面马门山紧紧相连的地形,依山脊自然走向,围成一个梯形城堡。城堡周长715米,内有平地2万平方米,其间有洗马池,池中产嘉鱼。今建有勾践祠,内供越王及范蠡、文种塑像。

  后经考古发掘,越王城即是固陵城。1957年,新华社向国内外报道,浙江考古工作者在距杭州10多公里的萧山境内,发现了春秋战国时期越国大夫范蠡建造的固陵城。自此,越王城名闻海内外。

  航坞山是萧山东部最高峰,因越王勾践渡江而得名。航坞山在清代以前,雄踞钱塘江口南岸,与江北的赭山对峙,两山之间称为海门,浪急潮涌,形势险要。

  春秋末期,这里是越国的水上战略要地,通航渡口,也是造船场所。五代十国时,吴越王钱镠在此屯兵。宋、明两代,也在这里建寨驻军,为海防要地。明嘉靖年间,参将汤克宽、提督胡宗宪在此大破倭寇。清初,由于淤沙日积,钱塘江流道逐渐趋北,沧海桑田,当时的战略要地已成为历史古迹,风景胜地。山顶建有白龙寺,为杭州市文物保护单位。

  山头埠(古街)

  萧山唯一入选的百年古(老)街

  山头埠自然村位于进化云飞村北部,进化溪在山头埠以上为溪流性砂卵石河床,山头埠以下为常流河,船只可从临浦通行至山头埠。因这里设有船埠,村南又靠山,故称山头埠。

  北宋太平兴国三年(978),属山阴县天乐乡。历经元明清至民国几经撤并。旧时是天乐乡的政治经济中心,又是临浦往曹坞去绍兴“山阴古道”的必经之地。所以山头埠曾是个商旅云集的古商埠,至今村中尚有山头埠古街。

  山头埠古街两旁店铺均为清代木结构2层建筑,旧有同稔米号、鼎盛杂货、源盛南货、迁乳酱园、参燕药店、大达过塘行等数十家店铺。以往,进化山区及绍兴夏履桥的竹木制品、土纸和山货,在此通过水运销往萧山、杭州、富阳等地,然后运回粮食、布匹、南北果品,往来货物在此集散,故山头埠多各种货栈。

  入选地名名录中的地名

  今后不能随意更改

  地名作为最常用的社会公共信息之一,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不仅发挥着管理、服务、军事等功能,更发挥着文化传承、纪念等功能。

  “建立地名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其目的就是要切实保护好这些地名,让这些带有浓郁文化气息的地名一直传承下去。没有特殊情况、未经法定程序,今后这些地名都将不能随意更改。”区地名办相关负责人表示,在城市建设发展过程中,地名所指代的地理实体确实已不复存在,如整村拆迁后一些自然村、古桥、古街等,对这些名称将采用“移植、恢复、树碑”等多种形式予以保护,让这些地名延用下去。

  地名是历史的“活化石”,接下来,萧山将采取“移植、恢复、树碑”等多种措施,保护和传承好这份宝贵的文化遗产。

  九处入选地名

  千年古村地名文化遗产

  长巷村 大义村 涝湖村

  百年古(老)街地名文化遗产

  山头埠(古街)

  具有地方特色、民族特色类和近现代重要地名文化遗产

  衙前镇 跨湖桥 渔浦

  重要自然地理实体地名文化遗产

  越王城山 航坞山

  

 

作者:首席记者 周颖 通讯员 戚天琪 高尔华  
编辑:姚晨曦

相关新闻

萧山网版权声明

    根据萧山网与萧山日报社和萧山广电局的合作协议,萧山网拥有萧山日报、萧山电视台、萧山人民广播电台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的网上独家发布权,版权均属萧山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萧山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图片新闻

头条推荐

视频推荐

新闻 即时报 专题 视频 教育 房产 理财 家居 健康 汽车 钱塘新区 网络问政 湘湖社区 北干楼宇 钱塘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