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网
微信

一家三代环卫人 守护城市清与洁

2019年2月22日 7:41来源:萧山网--萧山日报

一家三代环卫人 守护城市清与洁

  与脏污打交道,常年风吹日晒,假期很少收入微薄。但有这样一个家庭,三代人先后奋战在环卫岗位,播撒青春岁月。环卫工作是怎样的感情让他们如此执着,让我们一起走进“三代环卫人”家庭。

  第一代 杨阿花

  今年92岁 1965年进入环卫

  老环卫人杨阿花,为了养育家中的7个子女,在她38岁那一年进入环卫行业,挑起粪担子,做起了公厕保洁工作,每月领16元工资。杨阿花负责萧山老城厢范围内10余个机关政府单位厕所和少数几个公共厕所的保洁,厕所数量加起来一共有30多个。

  “我们那时候打扫公厕,很辛苦的。”老太太说,“没有自来水管,打扫公厕用的水都是自己用粪桶一担一担地从河道里挑过来的,一担水的重量有100斤,一天下来,要挑40-50桶水。

  每周,杨阿花都要往厕所里分发手纸,手纸用车要拉满一车,幸好孩子们很懂事,当时才七八岁的小女儿就帮着母亲分发手纸。“我们那时候打扫公厕,,就靠一双手、一块抹布和一把扫帚,杨阿花摊开那双刻满时间痕迹的双手,上面的纹路已经快磨光了。

  第二代 缪雪珍

  今年69岁 1976年进入环卫

  作为杨阿花的女儿,缪雪珍亲身见证体会过母亲的辛劳,最终却也选择了同样的事业。

  1976年,随着社会的进步,公共厕所数量增加。公厕内接了自来水,不再需要从河道里挑水,同时保洁要求也提高了,从事公厕保洁的人数从原来的四五人增加到十二个人。

  由于保洁量大,缪雪珍每天都比规定上班时间早一点开始工作。凌晨3点半,别人还在睡梦中,她已顶着满头星光来到萧山招待所,也就是现在的萧山宾馆。这里是当时接待重要贵宾的场所,厕所数量多、使用人数多、保洁量大。

  等她把所有保洁公厕打扫完一遍,已经是中午了。下午她还要再去走一遍所有公厕,看看哪里又脏了,马上做出相应处理。缪雪珍认真、踏实、积极的工作态度和娴熟、出色的工作能力,受到了大家一致的好评。1980年,她当选为县政协委员。“作为政协委员,自己认为最有成就的事情就是提出了环卫机械化的概念。”在缪雪珍的提议下,环卫购买了第一台洒水车、吸粪车和扫地车,机械化作业开始实现。

  环卫处正式成立后,缪雪珍成为环卫处城厢所所长。缪雪珍聊起工作期间最难忘的事情,是她刚接任所长没多久,迎来萧山第一次创建卫生文明城市,在她的带领下,环卫人奋战三天三夜,用扫把清扫马路,用消防水管冲洗马路,干劲十足。当荣誉称号颁发下来的那一刻,大家都感到由衷的自豪。

  第三代 钱文忠

  今年48岁 1998年进入环卫

  今年48岁的钱文忠是环卫处业务一科的一名管理员,作为缪雪珍的儿媳妇,成了第三代环卫人。如今的环卫工作无论环境还是待遇,在上一代人看来都已是“好得不得了”——有了统一的制服、规范的规章制度、加入了工会,有什么困难都能找工会解决。

  2018年“公厕革命”大力推进,公厕里的环境也是越来越好,各种智能化设备让人耳目一新,洗手还有了热水,在寒冷的冬天里,让人倍感温暖。已经在环卫工作了20年的钱文忠,把最好的时光都奉献在了这里。

  “负责城区道路卫生的时候,我们需要随叫随到。偶尔大半夜路上出现事故,需要紧急处理产生的垃圾,一个电话打来,马上清醒,虽然辛苦,但一想到我们的工作能够让整个城市的环境变得更好,就觉得辛苦付出是值得的。”

  钱文忠奋战在一线岗位15年,曾在粪便处理场当过保洁员,在湘湖中转站过过磅、当过压缩设备操作工,在北干环卫所负责过道路保洁、垃圾收集。

  “我们一家人里出了三代环卫工人,感觉挺骄傲的!”钱文忠说,环卫更美好的明天,需要我们后面的几代人,一起努力去创造。

作者:文/摄 记者 项亚琼 通讯员 尚倩倩  
编辑:陈茜如

相关新闻

萧山网版权声明

    根据萧山网与萧山日报社和萧山广电局的合作协议,萧山网拥有萧山日报、萧山电视台、萧山人民广播电台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的网上独家发布权,版权均属萧山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萧山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图片新闻

头条推荐

视频推荐

新闻 即时报 专题 视频 教育 房产 理财 家居 健康 汽车 钱塘新区 网络问政 湘湖社区 北干楼宇 钱塘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