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网
微信

【40年,40组家庭之十三】1990年 我提供了跨湖桥遗址的线索

2018年11月7日 8:1来源:萧山网—萧山日报

【40年,40组家庭之十三】1990年 我提供了跨湖桥遗址的线索  

当年的郑苗

【40年,40组家庭之十三】1990年 我提供了跨湖桥遗址的线索  

跨湖桥遗址博物馆

  ■首席记者 周颖 实习生 徐升

  人物:郑苗

  职业:自由职业者

  新闻背景:跨湖桥遗址最早发现于1990年

  无意中说出的“秘密”

  竟牵出萧山八千年历史

  湘湖湖底的淤泥是制造砖块的好原料,周边曾有很多砖瓦厂。20世纪70年代,郑苗的父亲是砖瓦厂职工,一家人住在砖瓦厂职工宿舍。

  “砖瓦厂是我儿时的乐园,放学后经常和同学去玩,会捡到一些石器、骨器和黑色碎陶片。”郑苗说,当时大家根本没意识到这些东西的价值,直到上了初中历史课后才觉得儿时捡拾的可能是古物。

  1990年,郑苗17岁,已是萧山电大的中专生。在一次闲聊中,他将藏在心中多年的“秘密”告诉了语文老师巫灵霄,除了骨器石器和碎陶片,他还提到曾看见一只小木船。

  巫老师觉得此事不同寻常,马上一个电话打到了当时的萧山市文物管理委员会办公室。被誉为“文物守望者”的施加农那时还是个文物行业的新兵,但他有十分敏感的文物现场意识,立即和同事赶到学校。郑苗说,当天他就跟施加农等人骑着自行车来到了砖瓦厂。之后,才有了遗址的第一次考古发掘,郑苗在1991年还组织全班同学到考古现场去观摩。

  当考古人员把发掘的出土文物做了碳14年代数据测定,其结果让人惊讶无比,竟然有8000年到7000年的历史,比著名的河姆渡遗址要早整整1000年,是当时浙江境内年代最早的史前文化遗址。不过,这一论证在十年后才得到认可。

  2000年,施加农抓住省考古所浦阳江流域考古调查的机会,明确要求调查者到跨湖桥遗址区再作调查,于是有了湘湖独木舟及相关遗迹的重大发现,跨湖桥遗址考古因此被列为“2001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这是萧山文物考古史上一个崭新的突破。

  2002年,施加农又组织力量对跨湖桥同类型遗址进行为期一年的大规模调查,2003年5月发现了下孙遗址,为“跨湖桥文化”的成功命名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郑苗万万没想到,当年自己向老师说出的“小秘密”,竟然牵出了萧山八千年的历史。跨湖桥文化,让浙江文明史因此前移了1000年。

  因为“湘湖情节”

  郑苗把家安在湘湖边

  发现遗址后,郑苗便将自己儿时捡到的文物全都上交了国家。2006年5月,跨湖桥遗址被国务院确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郑苗也兴奋不已;2009年,投资一亿元的跨湖桥遗址博物馆建成并免费对外开放,郑苗带着孩子们前往博物馆,成了第一批参观者;2012年,跨湖桥独木舟出土十周年,郑苗作为提供了跨湖桥遗址线索的市民被邀请参加。

  郑苗有着很深的“湘湖情节”,随着湘湖的保护开发,他一心想着把家安在湘湖边。2005年,郑苗终于在顺发美之园小区安家,他常会给一对儿女讲自己儿时在砖瓦厂生活、学习的那些往事,讲自己与跨湖桥遗址的不解之缘……

  郑苗常在周末带着孩子去湘湖。“每次去湘湖爬山,我们都不走寻常路。我从小在那边长大,山上哪里可以打板栗都知道。” 郑苗说,前段时间他专程到砖瓦厂的宿舍旧址去看了看,不禁感慨现在的湘湖越来越美,已成为萧山的一张“金名片”,跨湖桥遗址和独木舟无疑大大提升了湘湖甚至萧山的文化内涵。

作者:  
编辑:张伟

相关新闻

萧山网版权声明

    根据萧山网与萧山日报社和萧山广电局的合作协议,萧山网拥有萧山日报、萧山电视台、萧山人民广播电台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的网上独家发布权,版权均属萧山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萧山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图片新闻

头条推荐

视频推荐

新闻 即时报 专题 视频 教育 房产 理财 家居 健康 汽车 钱塘新区 网络问政 湘湖社区 北干楼宇 钱塘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