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村:激活红色引擎 领航共同富裕
2021-06-21 14:38:41 来源:萧山网-萧山日报
山地马拉松赛
■文/张旭 通讯员 沈镇
图片由戴村镇提供
沿着“西湖-湘湖-三江口”一条黄金旅游通道,它的延伸线上有一片红色沃土——戴村。
随着戴村镇档案史料馆开放和党史学习教育红色研学路线“上线”,这个省级革命老区的红色文化又添新注脚,红色引擎动力更足。
永葆初心,方能致远。
党史学习教育走深走实,戴村踏上了乡村旅游生态路、红培研学文化路、产业兴旺富民路,实现了“从红色资源到红色经济,从美丽生态到美好生活”的转型蝶变,在全面发展、民生工程落实和乡村振兴的壮美图景中展现了戴村人民的“幸福密码”。
蝶舞“杭州南花园”,戴村正沐浴着来自三江口的时代之风。
戴村档案史料馆
沈佩兰故居
戴村红 凝聚红色奋进力量
昔日旧厂房,化身今时新史馆。
在时代邻里街内,戴村镇档案史料馆对外开放。一条时间轴线串起了戴村百年“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和社会主义发展史”发展历程,一条空间轴线展现了沈佩兰故居、佛山村爱国英雄事迹陈列馆、钟阿马烈士墓、郁氏英烈馆等众多戴村红色遗迹。
这座分上下两层,建筑面积约650平方米的新史馆浓缩了戴村百年红色路。作为党领导下的萧山农工革命的见证地、萧山抗日战争的重要根据地、萧山乡村手工业的推动发展地和萧山乡村振兴的重要实践地,戴村始终涌动着一股红色的力量。
像镇档案史料馆这样的红色点位,在戴村这片革命老区,正如雨后春笋般“活”起来。位于沈村三清园旅游区块内,众人集资筹建的萧山抗战阵亡将士纪念碑,结合周边的纪念公园,预计将于8月开放。其实,这只是沈村红色遗迹的一个缩影。距离萧山抗战阵亡将士纪念不远处,投资280万元修缮沈佩兰故居,已成了沈村讲好红色故事、赓续精神谱系的一个重要载体。
守护好红色财富,戴村始终秉持保护与发展相结合的原则,积极汲取历史的“营养剂”。全镇范围内实地调查128处普查点,并对各类文物和历史建筑进行了一图一档绘制,戴村摸清了红色文化“家底”;与各村签订《文物保护工作目标责任书》,建立镇村二级文物管护网络,为文物加上了一层“保护锁”。
尤其是,从2019年开始,戴村已经投入了上千万元,修缮了沈佩兰故居、张家弄601号民居、响石桥庙、郁达夫祖居、郭汉城旧居、后郑农会、郑振庭烈士墓等一大批红色文化遗迹,修缮力度位居全区第一。
红色遗迹“活”了,红色记忆自然“亮”了。
“根据红色资源分布,我们推出了两条镇域党史学习教育红色研学路线,与镇档案史料馆同步‘上线’。”戴村镇相关负责人表示。据介绍,一条“热血之路”涵盖了沈佩兰故居、钟阿马烈士墓、抗战小道等红色遗存,在重温烽火岁月中学好党史;一条“传承之路”包含了郁氏英烈馆、金萧支队萧山纪念馆、永兴河简史展陈馆等红色展馆,在历史寻迹中学好党史。
在戴村,红色元素串点成线,红色力量正在汇聚。
“我们有钟阿马的铁血、钟伯庸的忠血以及无数军人的热血。”佛山村党支部书记钟望达介绍,通过挖掘红色文化、展陈红色事迹,村里凝聚起“三血”的红色精神。在佛山村爱国英雄事迹陈列馆内,面对每天络绎的访客,钟望达时不时扮演着“红色”讲解员的角色。讲好小山村的“红色故事”,俨然成为他工作的日常。
正如佛山村一样,红色精神代代传承,红色基因赓续于戴村一代代人不懈奋斗的事业中。当下的戴村,紧盯省市区委决策部署和萧山建设“亚运国际城·数智新萧山”战略目标,正着力推动产业转型数智化、城市面貌国际化、生态环境优质化、治理格局共享化发展。
激活红色引擎,从红色文化中汲取前行力量。面对发展的关键期、攻坚期和窗口期,戴村显得底气十足、信心满满。
时代邻里街
古祠堂演社戏
帐篷亲子节
戴村红 解锁百姓“幸福密码”
今年年初试运营的时代邻里街,有机整合了餐饮、超市、休闲、娱乐、培训、人才公寓、社区活动中心等多项功能,打造一站式新型社区商业中心;仙女湖畔,新落成的杭州威雅实验学校,尽享山林湖泊诗意,静待9月的第一批学生;戴村镇档案史料馆开放以及红色研学线路发布;群众期盼的永兴幼儿园新建工程即将开工建设……今年以来,戴村一项项民生工程相继落地,描绘出的是戴村人民幸福的笑脸。
“双领五促”工作机制下,每一项民生工程均是戴村干部的“赛马场”。
“我们将大力推进‘农村四好路’、自来水‘一户一表’改造、天然气入户扫尾和农房安居等工程,切实增进老百姓的民生福祉。”在“双领五促”比学现场,戴村镇城建副镇长钟乐君的表态铿锵有力。而在经济发展领域的比学上,戴村坚持“项目为王”的理念,一方面依托三江创智小镇平台,实现项目资源同步共享,发挥时代智造大走廊的区位优势,加快项目招引、建设和投产;另一方面则助力企业转型,提升发展效益。
事事抓落实、时时求作为。这样的比学活动,已然成了戴村推进工作的“常规项目”。坚持“党建统领、民情引领”两大导向,摆下比武大擂台,比举措、比进度、比成效,让干部在实干中解决民生难题,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发展。
比学成果看得见,老百姓的幸福更看得见,戴村镇党委负责人表示,这便是党史学习教育走深走实的生动实践,更蕴含着一组“从哪里来、到哪里去”的精神密码。
佛山村
高空秋千
戴村红 擘画乡村振兴图景
这样的精神密码,也随着戴村一幅乡村振兴的美丽图景,一点点被解锁出来。
从不足20万元到1000余万元,这是一年时间佛山村村集体经济年收入交出的一张“惊人”答卷。它的背后,是佛山村打好了“土地整治、美丽乡村、产业导入、数字治理”一套组合拳。
面向滨江不到半小时车程,背靠优质生态资源和茶园,在钟望达眼中,佛山村俨然是萧山的“梅家坞”。
然而要成为又一个“梅家坞”,这些显然还不够。从2018年开始,佛山村落子全域整治,优化了土地布局,不仅为产业发展和美丽建设腾出了空间,也增加了村级经济收入。在随后的美丽乡村提升中,佛山村更是将“革命红”和“生态绿”结合起来,描绘好乡村振兴的美丽底色。
“渐行渐远”的佛山村深谙,村庄的持续发展需要有自身的“造血”能力。
“我们村可有着四张金名片哩!”说到产业导入,钟望达难掩兴奋之情。从乡贤回归项目云石峡谷漂流,到科技人员助推的南宋官窑创客项目,从民盟委员和各金融机构推出的工分宝兑换项目,到本村大学生回乡云上秋千、云石滑翔伞等项目,这四张产业“金名片”,不仅为佛山村发展生下了“金蛋”,更让佛山村民抱得“金饭碗”。
这样的“金蛋”,并非只有佛山村独享。借着自然山水资源禀赋和美丽乡村的东风,沈村将红色资源融入到了文旅融合之中,成为村级经济发展的一个新亮点。不仅如此,该村还着力推出三清茶文化品牌和越野赛、马拉松、城市高空滑翔伞、七都溪天然泳池等郊野项目。文旅、农旅和体旅融合发展,沈村村民正享受着乡村振兴产业发展带来的一波又一波红利。
正如沈村村党委书记沈勤建所言,一座印刻着红色基因的小山村,在传承和创新中激发出澎湃动力,奋力叩响了乡村振兴之门。
戴村乡村振兴的图景,还在于漫山遍野“盛开”的乡村数字治理模式——“映山红计划”。从“美丽菜园”,到“戴村工分宝”和“映季”电商小程序,随着数字化和基层治理的不断“碰撞”,“映山红计划”持续升级。在最先推行的大石盖村,“赚工分”再次成为村民的“热词”,工分可以兑换各式各样的食品和生活用品等。截至目前,戴村各个村已全面覆盖“映山红”治理体系。
“伴随着‘映山红’工分商城上线,将会有更多的金融机构、公益组织等社会资源加入到戴村共治共享项目中来,夯实了乡村振兴的基础,加快了共同富裕的脚步。”戴村镇相关负责人满怀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