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天,15.5万人,5.2万亩——萧山人创造的奇迹!
2021-06-03 09:31:47 来源:萧山网-萧山日报
■口述者 徐友良
部分图片由区档案馆提供
近日,我偶尔翻阅过往的照片,发现一张萧山五万二千亩围垦工程祝捷大会的照片。岁月静好,36年弹指一挥间,一切仿佛还在眼前!回眸往事,勾起对5.2万亩围垦的记忆……
那是1986年11月份,萧山县委、县政府组织义蓬、瓜沥、城北、城南四区参加的大型围垦,共出动15.5万劳动大军,是一次规模之大,参加人员之多,工程难度之艰,影响之深远的大型围垦。
多次踏看
多次实地踏勘制定围垦方案
当年,萧山围垦指挥部经过较长时间的观察,发现在十工段以东,新淤涨一大片沙滩,钱塘江主航道靠北比较稳定,沙滩高度已达到可圈可围的条件。县委、县政府十分重视这一讯息,密切关注钱塘江及沙滩的变化,并经周密的分析,作出在1986年冬季搞一期大型围垦的部署。
围垦就是向钱塘江夺地,非同小可,不可轻而易举。钱塘江的潮水凶猛无比,变幻无常,有“海面雷霆聚,江心瀑布横”之称,要在如此艰难的“虎口”夺地,非要遵循科学,精准施策,避开大潮汛,选择最佳的时机动手。时任县委书记虞荣仁、县长马友梓、副书记赵永前于当年九月、十月先后在小潮汛期间,二次率领义蓬、瓜沥、城北、城南四个区区长和政府相关职能部门领导,赴十工段外线沙滩实地踏勘,研究实施方案。最终决定于1986年11月22日搞一期5.2万亩大型围垦。
为什么要确定11月22日开围?这得遵循自然规律。因为,冬季相对雨水较少,钱塘江上游下泄的洪水也较小;再则,月球与地球的天文引力因素,冬季是钱塘江大潮最小的季节,对围堤保堤的压力较小;这一时段农民冬种结束,劳力也相对空余。
县委、县政府一经决策,电力、交通、水利、物资等部门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全力做好物资准备,保证供应畅通。各区、镇、乡立即进行组织发动,明确任务,分配地段,落实责任,确保出动15.5万劳动大军。
水陆并进
抢堵缺口
拦海造田战幕拉开
1986年11月23日,农历丙寅十月廿二,5.2万亩拦海造田战斗序幕拉开!清晨,15.5万大军从义蓬、瓜沥、城北、城南四个区,43个镇、乡出发,浩浩荡荡向钱塘江边十二工段结集。
这15.5万围垦主力军,都是农村生产队的农民,有父子上阵,有祖孙三代上阵,也有“半爿天”的女子上阵。同时出动的还有农船3361艘,汽车和手扶拖拉机1229辆,自行车9万多辆,大家各自带上铺盖、工具、伙食,长途涉水,结集于外十工段至内十二工段沿河边。各路人马同一天早上出发,时至中午时分,川流不息大军汇集到新湾农一场路段,摩肩接踵,拥挤得无法前行。仅离驻地三四公里时,却花了三四个小时才到达。其中一些女同胞内急了,只能在男同胞的围护下蹲下席地解决。
行且如此,住更艰难。15.5万人马一到各自指定的驻地,就在沿河靠大堤内侧坡面上下安营扎寨。搞伙食的随地填平泥土,垒起石块,生火做饭。草棚内填平沙土,铺上一些草包或稻草,便可席地而卧。有些生产队把女青年也动员出来,那晚上怎么住?几十号男女老少混合住在二十多平方米的地铺上,真有点为难。他们把女同胞安顿在里面靠角的边上,中间隔一个长辈,以示“保护”。就这样每天往复的劳累,风餐露宿,起早摸黑,钻进各自的被窝进入梦乡,安分守己,相安无事。
在围垦工地上,都以生产队为单位,清一色地集体带淘锅,各自带米、带菜吃蒸饭。极大部分农民带的是霉干菜、霉苋菜梗、霉毛豆,吃得非常清苦,干得非常艰苦。
供销送货
干部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
每次搞大型围垦,乡、镇干部除老弱病残留守外,其他倾巢而出,与农民同吃同住同劳动。11月22日下午,有的乡、镇干部到达临时驻地后,放下铺盖,走十多里路,直奔一线,熟悉自己管辖的地段。
时已夕阳西沉,乐园乡(后并入义蓬)党委书记唐燕鸣,乡长徐关煜(已故),带领十多个大队(村)领导和乡机关干部,奔赴施工地段,踏勘现场。殊不知农历十月二十潮水还不小,已神不知鬼不觉地淹上沙滩,截断了大家的回路。
乐园乡书记、乡长等被潮水围住的消息报到区指挥部驻地,大家顿时紧张起来,怎么办?当时没有手机,无法和他(她)们取得联系。天已经黑下来了,不知道当下情况如何?我作为义蓬的总指挥,立即带领几个年轻的干部,带上大号的手电筒,直奔被围地段。当天正值农历“小雪”节气,潮水长时间漫浸到膝盖是什么感觉!我们几位跑步到潮水淹没的边沿,呼喊着他(她)们的名字,用手电筒的光柱在夜空摇曳着,仍听不到他(她)们的回音,大家焦急不安。
等待了一个多小时,终于在黑夜里听到他(她)们回音,在黑暗的沙滩上“会师”。这有惊无险的一幕,让人难以忘怀。回到驻地,看看手表已是9点半啦,大家安然无恙,悬着的心也放下了。
人海之战
筑围堤与大潮汛抢时间
在工地紧张劳作的每一个人,都十分清楚,大堤必须在11月28日合拢。时间一天一天过去,周而复始的大潮汛一天一天靠近。11月26、27日,指挥部要求全线民工挑灯夜战,争分夺秒抢时间,在大潮汛来临之前,把大堤筑立起来。
傍晚,仰望天际星光闪烁,瞭望江边灯火辉煌,疑是银河散落在钱江。人声鼎沸,广播嘹亮,红旗招展,一派你追我赶的生动场面。苦不苦,哪能说不苦;累不累,何人说不累,唯有一心愿:早日围成堤,图谋万顷田。
当晚,浙江电视台记者在工地现场采访了笔者,说:萧山农民在如此艰难困苦的环境和条件下,都自觉自愿,没拿报酬,有如此髙涨的热情,投入拦海造田,何来的动力?
是的,政府是没付报酬的,都是农村生产队计工,叫“以工代赊”吧。农民参战围垦有这么髙的积极性,我分析主要有四个原因。
首先,是农民对土地无限的眷恋。尤其是生活在钱塘江边的农民,一直饱受钱塘江坍江之苦,共产党带领大家根治钱塘江,拦海造田,造福子孙后代,农民兄弟由衷地拥护并积极参战。
其次,改革开放后,萧山乡镇企业异军突起,用地指标受控,向钱塘江要地,是缓解乡镇企业用地指标的重要举措。“以工养农,以围促工”的思想,已在萧山成功实践。
其三,萧山围垦真正体现了共产党和人民政府的强大号召力,共产党员、共青团员、基干民兵是围垦大军中的中流砥柱。
其四,科学组织,精准施策。每围一次都搭准钱塘江的脉搏,避其洪水猛兽的野性,稳、准、狠实施围垦方案,集中力量打歼灭战,务围必成,务战必胜。
祝捷大会
“萧山人民是当代愚公”
11月28日巍巍大堤已在钱塘江边沙滩上初露芳容。5天,15.5万人,拦海造田5.2万亩,这真是一个奇迹!
时任浙江省人大常委会主任李丰平在时任萧山县人大常委会主任金其法的陪同下,视察了一线工地,高度称赞“萧山人民决心大,劲头足,造福于后代,干得好”。时任浙江省副省长许行贯、杭州市副市长胡万里分别代表省政府、市政府向萧山县政府授旗,分别题词“围涂治江,造福人民”和“发扬愚公精神,造福子孙万代”。许行贯副省长还为这期工程胜利完成题词“当代愚公”,时任杭州市委书记厉德馨也在视察工地后题“萧山人民是当代愚公”。
据萧山围垦志介绍,自1966年起,我区围垦万亩以上实施了17期,总围垦50余万亩,约占萧山总面积的四分之一。这一壮举被联合国粮农组织称为“人类造地史上的奇迹”。人民日报也不下6次报道萧山围海造地的新闻。时至今日,每当说起萧山围垦,萧山人为之自豪,外地人为之赞叹——
萧山围垦,是人类造地史上的奇迹,是对外形象的一张金名片!
萧山围垦,奔竞不息,勇立潮头,是萧山人吃苦耐劳精神的提炼和浓缩!
愿萧山精神永存,让这璀璨宝地永结绚丽之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