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山,打造新时代乡村振兴样板
2021-03-31 10:33:05 来源:萧山网-萧山日报
■首席记者 龚洁 通讯员 高路 本版图片由区农业农村局提供
行走萧山大地,自西南向东北一路穿越,山水田园—都市风貌—平原农家的纷繁发展图景时时切换。
在萧山,当新时代的气息扑面而来时,这里的”三农“正在被重新认识甚至重新定义。面对“乡村振兴”战略,萧山踌躇满志,蓄势待发,以“部省共建乡村振兴示范区”创建为引领,以争当乡村振兴排头兵为目标,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总方针,扎实推进乡村振兴战略,一座座整齐划一的农家别墅焕发新颜,一颗颗种子在地里萌生新的希望,一个个美如画卷的美丽乡村浮出水面。
容融山水意,万千气象新。萧山正奏响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新乐章。
2020,展开新画卷
打造美丽乡村样板
环境就是生产力,环境就是软实力。城市国际化,农村绝不能继续“脏乱差”。痛定思痛,我区把“环境立区”上升为全区战略,把“美丽”视为发展大事,打造全域美丽的农村环境新面貌。
溪石浅滩,彰显乡村野趣;佛山公社,还原村民生活本源;爱国英雄事迹陈列馆,展示佛山人民英勇抗日精神……走进眼下的佛山村,环境优美、景色迷人,既有流动的溪水把自然山水串联起来,又深挖红色人文资源打造出佛山特色,村庄环境美如画。
佛山村境内多山,由于土地贫瘠、交通不便,曾经村集体经济不发达。2018年,佛山村对村庄土地进行重新规划,实施低丘缓坡生态修复、旱改水、建设用地复耕等土地整治项目,新增水田19亩,实现了村庄增地、农业增产、农民增收,一举摘掉“薄弱村”帽子。
佛山村被纳入区级第二批美丽乡村提升村后,佛山村村委班子劲头更足了,聘请中国美院设计团队,为村庄量身打造了一套“美丽蜕变”计划,按照空间重构、山河重整、乡村重生的目标,如今,村庄蝶变已然显现。假期里,来村子游玩的人多了,曾经被认为是发展绊脚石的山地也成为了热门“打卡地”,不少群众纷纷竖起大拇指点赞:“真是村庄如景区!”
瓜沥镇八里桥村是个典型的东片沙地村庄。虽然没有依山却傍水,整个村庄芳草青青,绿树成荫,恬静宜居。自美丽乡村提升村创建以来,八里桥村先做“减法”,再做“加法”,开展全域整治,深入挖掘特色,使整村面貌焕然一新。在八里桥桥头,还有一处网红打卡点,一个橙色的集装箱房子特别引人注目,这里可是藏着乡村治理的新法宝——“沥家园”数字治理系统,通过数字赋能,加强村庄管理者与村民的良性互动,推动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层治理格局。
从2018年起,我区实施美丽乡村建设五年行动计划,到亚运会前,全区所有建制村(绕城线外及城镇规划建设用地范围外)实现美丽乡村全覆盖。到目前,首批30个、第二批40个美丽乡村提升村通过验收。累计获评省级美丽乡村示范乡镇7个、省级美丽乡村特色精品村20个、省高标准农村生活垃圾分类示范村8个,A级以上景区村庄69个,打造美丽庭院19.3万户,农村居民认同感、获得感、幸福感不断提升。
戴村镇大石盖村掀起“美丽菜园”新革命,将“辅房整治”等拆出的新空间规整出土地近百亩,以菜园换闲地,以蔬菜换绿化,解决了环境脏乱问题;义桥镇联三村,以美丽庭院、美丽池塘为点,以美丽道路为线,串点成线,构建美丽图景;十里林道遮轻纱,竹林深处有人家,走进楼塔镇大黄岭村,古色古香的气息让人流连忘返;瓜沥镇东恩村,漫步于林荫大道、田园步行道,环境清幽、风景怡人……在这里,村庄不断上演环境“大变脸”,老百姓的幸福感满意度也不断提升。
婉约,在这片土地缓缓流淌,雅致,让这片山水楚楚动人。以“绣花”功夫打造,这是萧山美丽乡村的共同写照——将干净、整洁、有序作为基底,再用公路网、村道网、绿道网、水道网、林道网作为骨架,串珠成线、连线带面,打造城市后花园。萧山镇村正齐心协力,共同演绎好美丽乡村“乐章”,努力把“一时美”变成“时时美”,让“一村美”变成“村村美”。
推动产业全面兴旺
乡村振兴,产业兴旺是根本。萧山历来是农业大区,曾是全国重要的棉麻产区、粮食基地、水产基地,随着区划调整、城市化的推进,农业发展空间在逐步缩小。如何从农业大区迈向农业强区,我区及时调整发展思路,从高产转向高质,立足拥江发展战略,发展都市型乡村产业。
“掰开来给大家看一下,我们的无花果果肉非常饱满。”无花果收获期,在进化镇杭州康宁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基地,区农业电商孵化园工作人员身着汉服当起了电商主播,在镜头前推销起了无花果。
如今,一部智能手机、一个支架、一台补光灯,简单的设备加上优质的农产品,直播成为了萧山田间地头的新时尚。
网络直播的发展速度势不可挡,为农业带来新的生机与活力,借助电商销售农产品,也越来越成为农户们的优选方式。在萧山,越来越多的农业企业、种养大户立足本土,大力推介水果、蔬菜、茶叶等优质农产品,“云上”赋予农业增收、农民致富新动能。
眼下,不仅销售方式朝“新”发展,生产方式也在不断换“新”。在靖江街道杭州禾美健蔬菜专业合作社,这里的农作物正享受着智慧化设备。“我们现在用温室监控与数据管理系统全程监控大棚,智能组合调控温度、湿度和光照等农作物息息相关的数据,存活率已高达90%以上。”负责人说,能有这样的精确操作,全靠大棚内的管理系统,它可以24小时全方位无死角监控棚内情况,而且,可以自动设置最适宜的作物生长环境数据。
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已无法满足现代农业生产的需求,必须利用信息技术改变生产方式,提升生产效率。现在,在萧山的田间大棚、养殖场中,农民少了,但“黑科技”越来越多:无人机植保、自动作业流水线、可追溯体系……信息技术的不断加持,让农业生产越来越“智慧”。
这几天,明媚的春光惹人醉。在戴村镇沈村村,这里的三清园大草坪,变身成为了三清园休闲运动基地,一条国家登山健身步道蜿蜒而上,千亩三清茶迎风招展,大草坪上,卡丁车、攀岩、射箭、彩虹滑道人头攒动,成为市民游玩的网红“打卡点”。大草坪周边,城市高空滑翔伞、七都溪天然泳池等郊野运行项目,也吸引着游客慕名而来。看着村庄欣欣向荣,在外打工的村民也纷纷回家,把农舍收拾一番,转身成为了老板,开起了民宿,生意十分火红。
在美丽乡村打造中,不少村将村内的土地、山林、湖面、农房等闲置资源,由村级统一回收,集中予以“打包”,发挥规模优势,“筑巢引凤”招引航母级企业。同时,发挥生态资源优势,着力发展“运动休闲、民宿经济、民俗文化、康养产业”等产业,不断挖掘“农业+观光”“农业+康养”等农业农村经济新增长点,推动美丽经济成果转化。萧山农业正在尝试走出一条促进多产业融合发展与农业综合效益提高之路,让产区变景区、田园变公园、劳作变体验、农房变客房,把乡村独特的生态价值、文化价值、社会价值转化为农民实实在在的经济价值。
一二三产发展进一步融合,在“融”上,萧山不仅“接二连三”“跨二进三”,更在深度融入大杭州、主动接轨长三角上积极探寻着。在杭州的“西湖时代”,萧山是远离杭州中心城区的区域,萧山的乡村是城郊的乡村。而进入到“钱塘江时代”,杭州正在全力推进“拥江发展”,建设独特韵味别样精彩的世界名城,萧山定位为未来杭州的新中心,萧山的乡村成为国际化大城区、杭州大都市圈中的新农村。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萧山以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都市现代农业为发展方向,调整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加快发展高效生态循环农业,构建“特色农业、品牌农业、休闲农业、创意农业、数字农业”五大农业发展新格局。全区基本形成了以粮食为基础,蔬菜、花卉苗木、水产、畜牧、林特五大特色优势产业为主导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
带动农民共同富裕
家住江南村的曹大妈,一大早送完孙女上学就顺道去了家门口的农贸市场。“新的市场环境好,东西多,离家又近,对我们村民来说,买东西太方便了。”曹大妈笑着说。
和曹大妈一样,周边的村民享受到了就近农贸市场带来的全新环境和便捷购物。但他们不知道的是,这个径游片中心农贸市场(浙江农联大厦)更承担着另一个重要的角色——村级集体经济增收。
去年10月中旬开业的径游片中心农贸市场(浙江农联大厦)是萧山首个集中联建消薄项目,由浦阳镇辖区内10个村共同联建。项目用地面积7004平方米,共建主体楼层9层,总建筑面积10996平方米,总投资约2670万元。目前已招商引进杭州邦徽投资管理有限公司,能为10个村每年共增加150万元的固定收益。与此同时,这里也为农产品交易搭建平台,为当地群众提供就业岗位,取得了“一举多赢”的良好成效。后续,还将计划投入1000万元,将该中心农贸市场打造成四星级农贸市场。
村级集体经济相对薄弱,“单打独斗”没有足够的资金怎么办?我区积极探索经济相对薄弱村“抱团”发展模式,通过经济相对薄弱村集体出资,集中力量引入项目,给每个村带来稳定、可观的收入,增强各村的“造血”功能。“通过整合资源,集中力量办大事,实现规模效益,比每个村分散小规模发展要好很多。”区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抓消薄、促增收,带动农民共同富裕,是萧山一直在坚持的道路。我区将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作为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物质基础,通过政策撬动、产业驱动、村银联动等方式,多维度激活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内生动力。连续出台一系列政策文件,明确了全区村级集体经济壮大工作的目标任务、发展路径和扶持政策,2018-2020年共下达1.3亿元财政资金用于村集体经济消薄增收。2020年底全面消除村级集体经济年经营性收入30万元以下的薄弱村,2020年低收入农户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增长15.7%,人均收入1万元以下农户全面清零。城乡居民收入比缩小至1.67:1,低于全省、全市平均水平,携手走上了共同富裕之路。
村级集体“三资”(资金、资产、资源)管理是维护农民群众利益、促进农村社会和谐稳定的有效手段。近年来,萧山进一步强化村级“三资”管理,以数字化手段助力,实现农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的信息化、制度化、规范化监督管理,保障人民群众的知情权、监督权、建议权,实现村级集体资产的保值增值。
在河上镇众联村,农民建房、村级工程、财务管理、发包采购、征地拆迁等项目每个村民都能在手机上查看,实现全民、全方位监督。这很大程度上归功于河上镇的“善治河上”APP,实现了“10+X”村级事项“掌中看、掌中管、掌中督、掌中办”。
村级财务管理不够规范是一直困扰农村基层工作的老大难问题。为破解这一难题,实施村级财务“零现金”收支管理是一种有效手段。目前,众联村在基本实现200元以上村级支出通过银行转账的基础上,与农商银行联手,推行村民缴费一村一码专用和村级非生产性开支一村一卡专用,即“收项一码通、支项村务卡”进出双轨制度,让村级财务管理更加规范化、制度化、便捷化。
和众联村一样,我区在“三资”管理上严格执行双代理和共同管理模式。组织全区421个村级集体经济组织在萧山农商银行开设存款账户,村级集体资金全部存入该账户,由政府和银行共同监管,确保集体资金的安全使用。同时,全面实施村会计出纳双代理机制,全面推行村社财务收支集体审核审批制度,实行分类支付,严格报账流程。建立农村产权交易平台机制,达到一定条件的农村集体资产租赁、转让行为须进行公开招投标交易,规范村级集体资产交易行为。
2021,擘画新坐标
推动农业农村全面振兴
——浙江省新时代乡村集成改革试点。以围绕“四化”目标,打造“未来村庄”为课题,聚焦环境生态化、生活智慧化、服务均等化、文明现代化,着力打造集成改革萧山样板。
——结合美丽乡村建设,优势主导产业分布,农文旅资源有效整合,围绕“五大农业”发展定位。
——推动农业园区与乡村经营深度融合、推动农业与工业深度融合、推动农业农村与旅游深度融合、推动“三农”与科技深度融合。
——把创新摆在最重要的位置,推动科技赋能、数字赋能、区块链等新兴技术赋能,整合农产品生产加工、农家乐民宿旅游资源,以创新手段再创萧山农业新高度。
——继续以人引产,借力两进两回行动,让年轻人和乡贤成为乡村振兴的骨干力量;以资促产,加大扶持力度,引导各类资本投资乡村产业,提升发展质量;以地保产,加快农村土地流转、农业产业建设用地等政策落地,保障设施农业和农业园区建设用地合法合规;以破促立,打破条条框框,在农村集体经济发展、集体资产管理等方面深化农村改革,实现农业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绘就生态宜居美丽画卷
——打造精品示范亮点。在原有提升村的基础上,高标准严要求稳步推进首批15+2个示范村创建,串点成线、连线成面,进一步打造体现萧山特色的美丽乡村示范样板。
——扩大美丽乡村覆盖面。按照八项标准,扎实推进“九改五清”工程,完成第三批提升村创建,启动第四批提升村创建,加快建设进度。
——建立健全美丽乡村长效机制。加大长效管护监督考核机制,加强日常督查。
——持续推进农村社会事业发展。以美丽乡村建设为切入点,全面提升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农村人居环境。
——瞄准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目标,进一步推动义务教育、医疗卫生、就业服务、社会保障、农村养老服务城乡均衡发展。
打造美好生活向往之地
——夯实“米袋子”“菜篮子”基础,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和防止耕地“非粮化”,进一步提升全区粮油机械化水平。
——保持绿色农产品持续稳定。守住农产品抽检合格率98.5%的底线,健全重点农产品保供体系,继续推广农业标准化生产,推动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挂钩机制。
——做好农业绿色防控扩面工作,深入推进化肥农药减量增效工作。
——实施新一轮村级集体经济巩固提升行动计划,到2021年全区消除经营性收入50万元以下的村,2022年经营性收入100万元以上的村占比达70%。
——聚焦农村宅基地管理重大问题,建立数字化审批系统,推进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实现便民利民。
——持续推进农村社会事业发展,瞄准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目标,进一步推动义务教育、医疗卫生、就业服务、社会保障、农村养老服务资源下沉、城乡均衡发展。进一步提升乡风文明,让乡村治理更加便捷有效。
——继续深化数字乡村建设,不断推动乡村治理体系及治理能力现代化,继续总结推广“五和众联”“微信治村”“映山红计划”“沥家园”“智慧小脑”等乡村治理新模式。
——深入实施“两进两回”行动,鼓励乡贤等人才积极回流、参与村庄治理、反哺带动乡村,优化提升农村带头人队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