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我们常常发现,有的父母并不高,只有1米6,但儿子很高,甚至1米8。他们是怎么做到的?
18岁的小张如今个头有1米8,是个十足的帅小伙。不过,只要他一跟老爸出门,大家都觉得有些不可思议:小张老爸身高1米6出头,看上去比儿子矮了大半个头,而且小张妈妈也不算高,1米6左右。
那么小张是怎么突破“基因”,长到1米8的呢?
“我爸爸和妈妈两边的亲戚都没有1米8的。我感觉还是跟后天的运动和饮食有关吧。”小张总结了两点。
小张8岁读小学二年级时,学校体育老师来年级里选拔羽毛球苗子,机灵好动的他被选入校羽毛球队。从那以后,几乎每天放了学,他都雷打不动要在学校里训练两小时。除去放学后的训练,双休日也要保证至少有半天的训练时间。
“一开始我们没想过打羽毛球能不能长高这些,就是觉得既然被选到羽毛球队,当锻炼身体增强体质也好的。”小张爸爸说,自己从小就不高,比同龄小伙伴矮一截,被取了个外号叫“矮子”,为此年轻的时候还有些自卑。“不过现在跟我玩的几个兄弟里,就我儿子长得最高。”说到儿子的身高,小张爸爸难掩骄傲地笑了。
羽毛球又要跑又要跳,活动量大,不知道是不是和打羽毛球有关,小张二三年级开始后,在班上属于高个子,基本上都坐在班级的倒数几排。现在小张回忆,当时和他一起训练的几个男生,后来个头差不多都有1米8,最矮的也有1米75左右。
打羽毛球还能促进胃口,小张每天放学先吃妈妈准备的点心:玉米、蛋糕、水果之类的,打完球还总喊饿,回家吃饭胃口很好。妈妈说,这点很庆幸,儿子从小不挑食,鸡鸭鱼肉还有蔬菜水果都吃的,零食也给他买得少,所以他不像有些小朋友,零食吃饱了就不喜欢吃饭,挑食、偏食。
妈妈几乎每天会给儿子烧鸡蛋,水煮蛋、荷包蛋、蛋蒸肉、番茄炒蛋、鸡蛋羹变着花样来。除了鸡蛋,小张从小学开始基本上每天一瓶牛奶。
和大部分男生一样,小张也喜欢吃肉,不过妈妈很少给他烧肥肉、扣肉、红烧肉这类大菜,他们家里吃得比较多的是鱼、虾等水产海鲜,肉类以白肉为主,最多给他烧点排骨和牛肉。
还有一点,小张睡觉也比较早,他说小学时9点肯定睡了,初中时前两年九十点钟睡,初三了睡得晚点,要到11点左右。
进入初中后,小张真正开始蹿个儿,平均每年长高10厘米,初三结束时,已经达到了1米78。高中三年,他又长了2厘米,最终迈入1米80大关。
儿科主任给瘦小女孩开出的一份长高食谱
早上固定吃一个水煮蛋,配上牛奶、牛肉饼;
中午在学校吃,尽量吃饱;
晚上吃蔬菜和鱼肉;
一天吃的肉不超过3两,多吃牛肉和鱼肉;比如,每次买一斤的牛肉,分成三份来吃……
这是浙江省人民医院儿科主任罗晓明给女孩毛毛(化名)的一份食谱,他强调要加强优质蛋白的摄入,才能促进孩子生长发育。“牛奶和鸡蛋是必备的,还有鱼、虾等优质蛋白。甜品、油炸食物应少吃。”
毛毛今年11岁,身高1米42,身高偏矮,还没发育,骨龄正常,结合遗传身高来测算,能够长到1米56上下。但是妈妈说了,毛毛一不喜欢吃东西,二不喜欢运动,整天懒洋洋地在家里。
罗晓明主任语重心长地跟女孩说:“你这个身高和年龄理论上体重要有66斤,你现在不到60斤,太瘦,营养跟不上是不会长高的哦!多吃牛奶和鸡蛋,多多运动!”
说着,罗主任在白纸上画了一段波形,给女孩讲解:“你看这是生长激素变化的波形图,突出的地方是峰值,只有睡眠足了、营养够了、运动量提升了,才会达到峰值,人才会长高。”
不吃药,纯靠运动 有人一年长高8厘米
很多家长关心:青春期到了,有没有什么方法,可以让孩子最后冲一冲,再长高几厘米?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儿科内分泌科主任董关萍强调:还是老生常谈的三个方面:运动、饮食、睡眠。
“建议让孩子多跳绳。在门诊里,我会建议那些不需要用药干预的孩子,每天晚饭前跳2000个绳。在饮食上,营养均衡就可以了,但是少吃零食,尤其是吃过晚饭以后最好不要再吃别的东西。”
不管是什么运动,一定要坚持。男生小彬(化名)来浙江省人民医院儿科主任罗晓明这看病时12岁半,身高1米58的他骨龄已经14岁,根据骨龄预测成年身高只有1米67,考虑成年身高不满意。但他在没有药物治疗的情况下,只是靠着运动一年就长高了整整8厘米,目前身高已经1米73。
他是怎么运动的呢?罗晓明主任给记者看了小彬的运动日常:每天下课后,到篮球场练习投篮或三步上篮,30-40分钟;如果下雨则在家练习跳绳、摸高3000下;周末报名篮球班学篮球;暑假有时间去游泳,坚持20-30天。
“很多家长来了以后会和我说我家孩子跳绳一次能跳几百个,这种计数运动法其实不正确。不用去要求孩子一次跳多少、跳多快,重要的是要坚持持续时间。”罗晓明说道,坚持有氧运动20分钟以上,不要求有多快,无论是跳绳、篮球、游泳,都能激发自身生长激素分泌。
除了运动、饮食,充足的睡眠对孩子也很重要。晚上9点到凌晨1点生长激素分泌的高峰期尤其重要,促进生长激素分泌有个条件,必须是深度睡眠情况下,这段时间对于孩子生长很重要。
而运动少、睡眠不好、睡眠前吃太饱、心情不好、经常处在紧张状态等,都不利于生长激素分泌。
11岁男孩补了4个月维生素D
长高5厘米
比花几万块钱打生长激素效果还明显
罗晓明主任说,一般100个小患者里真正符合矮小症标准需要打生长激素的不多,不少孩子长不高的真正原因,是缺乏营养及维生素D等。
比如有个11岁的男孩,今年4月第一次找到罗主任时,身高1米54,骨龄13.4岁,预计只能长到1米64。罗主任发现,男孩有严重的维生素D缺乏,于是让他每天服用充足的维生素D、调整生活方式。现在4个月过去,男孩已经长到1米59,骨龄增加了0.3。根据最新的骨龄分析及动态观察,罗主任预计,继续通过类似饮食和运动的干预,男孩身高可能可以达到1米7。
“这个就是对症下药的重要性,缺维生素D就补维生素D,打生长激素也不一定长得那么快。”
还有一个10岁男孩也是维生素D缺乏,2个月前来看时身高1米33,现在1米35,2个月长高了2厘米,才花了100多块钱。
有些家长或许要问,自家孩子养得挺好的,怎么就缺乏维生素D了呢?罗主任提醒,维生素D主要通过晒太阳获得,而现在小孩子经常在家玩电子产品,户外活动少,日晒不足,自然也就容易缺乏了。
想在冲高阶段之前多长点身高的 中成药也是一个选择
最近,一位金华的爸爸带着9岁女儿来到罗晓明主任诊室。女儿1米44,不过爸爸挺忧心的,自己1米63,孩子妈1米54,特别担心女儿长不高。
罗晓明主任检查了小孩情况,小孩骨龄明显提前,但与身高相吻合,而检查各项指标来看还刚进入发育期,就给女孩开了点维生素D和中成药。“中成药主要是用来压一压生长激素,让发育时间晚点,孩子再长长再来月经。”同时强调:药物是次要的,主要注意生活习惯和饮食。
就这两个药就好了?爸爸有点不敢相信,给罗主任看了妈妈密密麻麻写了一页纸的问题,罗主任一一解答。总的来说,就孩子目前情况来看,不必过于焦虑,但要严密观察、定期检查。
“对于早期性早熟,中成药有一定的作用。不过对已经发育到一定阶段,就没有太大效果了。”罗主任表示。
青春期千万不要大补特补
随访发现大部分孩子都能达到遗传身高
很多家长觉得孩子到青春期发育了,需要大补一下,但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儿科主任王春林尤其强调,事实上,现在很多孩子每天的营养摄入足够了,没必要大补特补。“像有的孩子性早熟了,牛奶的量稍微控制一些,但家长也没必要不给孩子喝牛奶。家长有时候做得太极端了。”
王春林主任表示,家长对孩子的身高还是需要科学对待。“身高是一个自然现象,总是有高有矮。”身高最关键的决定性因素是遗传身高,占了终身高的70%以上。
“经过我们多年随访,孩子生长发育过程中,绝大多数健康的孩子都能达到遗传身高范围,理论上不需要干预,家长要做的是为孩子长高创造一个良好的后天环境,比如均衡饮食、充足睡眠、保持适量的运动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