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湖巡越台
连山桥
井山
翻九楼
人们所熟悉的秦始皇大多是从历史书里看来的,如北击匈奴、南征百越、修筑万里长城、把中国推向大一统等。
秦始皇巡游全国,各地都留下一些传说,萧山也流传着始皇帝的一些故事,萧山民间还有一个歇后语说“秦始皇吞并六国——强到底”。传说秦始皇曾在湘湖边连山造桥,准备过钱塘江……
湘湖连山造大桥
秦征服六国,一统天下后,有一次,秦始皇占卜得出“出游避祸”一卦,于是出巡天下。
始皇帝出巡,随行人员众多,车马万乘,旌旗蔽日,可谓浩浩荡荡,沿途百姓纷纷跪迎,山呼万岁。始皇帝的盛大威仪,让路边偶遇的刘邦大开眼界,发出了“大丈夫当如是”的感慨。当始皇帝的銮舆车队抵达会稽郡时,人群中的项羽看到这阵势,也是大为惊叹羡慕,忍不住脱口而出“彼可取而代之”!
秦始皇东巡,登会稽山,祭拜大禹,《史记》记载始皇帝三十七年,秦始皇“至钱唐,临浙江,水波恶,乃西百二十里从狭中渡”,说钱塘江上惊涛骇浪,风波险恶,秦始皇一行不敢径渡,只得向西再行一百二十里,从江面狭窄的地方过渡,经过萧山,去往绍兴。
湘湖的西面有青山,又名“连山”,两千多年前,这里是开阔浩渺的钱塘江边。秦始皇祭拜大禹后,归途经过萧山,来到了连山脚下,可路途又被钱塘江挡住了。而连山脚下倒有一个渡口,大队人马停顿下来,安营扎寨,准备休整一番,然后渡江。
古湘湖一带群山连绵,秦始皇带着文武大臣出行登山,观察山川地势。
午后,一行人登到高处,向西眺望,视野开阔,只见江海茫茫,空旷浩渺。面对徐徐江风,眺望苍茫的江海,随行人员无不精神一振,心胸顿时为之一阔。一会儿,海潮来了,江涛滚滚,声如雷鸣,排山倒海,人们无不感叹天地景致的雄伟磅礴!
始皇帝龙行虎步,目光炯炯,四顾江海,豪气顿生,大地在我脚下,朕之江山美好如画啊!
滚滚海潮,让文武大臣惊骇不已!而席卷天下、并吞八荒的始皇帝毫无畏色,反而更激起了他的豪气雄风,一条江河如何能阻挡我始皇帝的脚步!以大秦威武,没有办不了的事。之前来的时候江上风大浪高,不想耽搁行程,只好绕道入越,已经有损我大秦威仪。此时遥望对岸田野村庄清晰可见,距离也不过数里远。现在回去没有那么着急,不绕道了,就在这里过江吧!
还有,不妨在这里架起一座桥。顽石刻,存汗青,大秦夷平六国,北却匈奴,修长城万里,功绩至伟,连同这座桥也将会载入史册。始皇帝大手一挥,命令在这里驱山填海造桥,这次要坐着车马过江。
始皇帝有令,当地官员只得连夜调集大量百姓,开山采石,筑墩造桥。
于是,出巡队伍停留了下来。
很快,在钱塘江边,千百民夫一片忙碌,搭建工棚,开采石料,加工搬运,迎着风浪开始日夜施工。而勤于政事的始皇帝没有闲着,带着随从在当地视察。“东南有天子气”,这吴越之地,民风剽悍,战斗力很强,当年几乎可以和秦军媲美。始皇帝视察一番,又采取了一些措施。
然而,钱塘江潮水汹涌,排山倒海,“浙河之水,涛山浪屋,雷击霆砰,有吞天沃日之势。”数千民夫日夜赶工,桥柱都竖不起来,乘着风平浪静时好不容易竖起来了,潮水一来,很快又给冲垮了。潮水汹涌,冲击力强大,江边海塘都常常被冲垮,江里的桥柱哪里经得起冲击。民夫损伤无数,桥却始终无法建成,只竖起了几十根石柱,列在江面上。
以今天的科技水平,在钱塘江上建座桥不在话下,已经是建了一座又一座,可是古代即使如秦始皇,也还是无能为力。出巡以来,一路旅途劳累,水土不服,人员疲惫,有的生病,有的死亡,连最心爱的妃子也未能幸免。不容久留啊!秦始皇无奈,只得“在连山港口登船北趋”,坐船过了江。后来,这个渡口被称为“秦皇渡”。
这就是秦始皇青山造桥的故事!
古代许多史书都有秦始皇这次造桥的记载,如南朝《会稽地志》记载:“连山,长冈九里,西北至定山。秦始皇欲置石桥渡浙江。今尚有石柱数十,列于江际。”
这几十根石柱一竖就是千百年,可惜后来消失了。
如今,湘湖巡越台、连山桥等景观,即蕴含着这一历史传说。
井山湖中埋华妃
秦始皇一生并吞八荒,功绩至伟,可是这位千古一帝似乎不近女色,历史上鲜有相关女人的记载。但是,这位看似冷漠无情的始皇帝,似乎也有着不为人知的深情和执着,传说他的一个爱妃在萧山香消玉殒。
秦一统天下后,始皇帝多次亲巡天下,一次东巡,始皇帝带上了他一个心爱的妃子——华妃。
秦始皇祭拜大禹后,归途经过萧山,一行来到了古湘湖边的连山脚下。
出巡以来,一路长途跋涉,水土不服,人员疲惫,正逢盛夏酷暑,有的生病,有的死亡,连始皇帝最心爱的妃子也病倒了。
爱妃病重,自有御医诊治,貌似冷血的始皇帝,心中牵挂而不形于色,依然日日外出巡视,深夜还在批阅奏章。
一日,始皇帝巡视途中,忽然快马来报华妃病危。始皇帝心中一紧,脸上毫无表情,依然一副威严,吩咐回营。
然而,等始皇帝大步走进营帐时,华妃已经不治而亡,只有一群御医跪在地上瑟瑟发抖。无论如何迁怒于御医,爱妃也已无力回天了。心硬如铁的始皇帝,也心寒如铁。
天气炎热,路途遥远,纵然一万个不舍也无法把爱妃带回咸阳了,始皇帝只得命令择地安葬。
随行风水师在古湘湖一带勘察一番,结果选中了一座小山。这座山位于现在井山湖中,山虽然很小,但地势奇异,小山被湖水包围,而湖四周又是群山环抱,南有象山、狮子山对峙,如同狮象把守;后有龟山、蟒蛇山相靠,又似两将护卫。是一块风水宝地!
风水师的勘察,与一千五百多年后明代刘伯温的风水踏勘,可谓不谋而合。传说朱元璋建立大明王朝后,为保千秋基业,派刘伯温走访各地,破除龙脉。有一天,刘伯温来到湘湖,发现王气升腾,就在井山坞设坛施法,架起了一座石桥,用以锁住飞龙。
如此风水宝地就在眼前,倒也对得起爱妃了,始皇帝就命令在山上开挖墓穴,就地安葬。
这一天清晨,暮色苍茫,雨雾蒙蒙,大地一片寂静,只有一些小心翼翼的脚步声,以及远处隐隐传来的江水拍岸声。
荒野中,连日来无限伤感的始皇帝,已经胡子拉碴,他铁青着脸,抱着华妃的身子,缓缓前行。夜色中,沿途静静地站列着秦军兵士。始皇帝的后面是一班战战兢兢的大臣,远远地跟随着而不敢上前劝慰。
大秦威武,始皇帝脸色一沉能让六国胆寒,举手间可挥动秦军百万,可是却不能挽留爱妃的生命。
一路登山踏雾,始皇帝步履沉重,抱着华妃缓步走上山顶。
暮色逼人,四顾苍茫,始皇帝凝视着怀里的华妃,站立良久,才万千不舍地将她放入坑中。
始皇帝唯一的一次爱恋就此终止,此后人们眼中的始皇帝永远决绝冷峻,历史上也没有了有关他的情感的记载。
那一边,千百民工还在日夜赶工。然而,钱塘江潮水汹涌,排山倒海,民工死伤无数,桥却始终无法建成,只竖起了几十根石柱,列在江面上。
爱妃已死,桥也造不成,秦始皇无奈,只得上船过了江,黯然返回。
于是,华妃就葬在了这座小山上,据说墓穴开挖时,挖成了石井的样子,小山被叫作“井山”“石井山”。
古代史书上多有这位妃子的记载,如明朝万历《萧山县志》记载:“连山。在县西二十里,属长兴乡。长冈九里。旧经:秦始皇欲置石桥渡浙江。今石柱数十,列于江际。傍有小山,号石井山。其井上广下曲,秉烛而入,不尽数十级,相传谓妃子墓。”
秦始皇妃子埋在井山,后面一座大山由此名叫“华眉山”,又因为山的形状如同美女,所以也称“美女山”,古代附近还曾有一个村落名为“华妃村”。
如今,湘湖景区有一座桥叫“迎妃桥”,有一个亭子叫“华妃亭”,桥名、亭名就是由这位华妃而来。
石井山遥遥相对的湘湖对岸,有一座石砌高台,叫“巡越台”,立有秦始皇塑像,气势宏伟。
“翻九楼”成国家非遗
“翻九楼”是道教超度亡魂的一种法事形式。萧山的“翻九楼”已经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央电视台、上海卫视等都做过专题报道。而“翻九楼”当年在萧山的流行与秦始皇有着密切关联。
周作人在散文《无常》中说:“照例,死于非命的应该超度,大约总是念经拜仟之类,最好自然是‘翻九楼’。”“翻九楼”这一民俗在江南各地流传,以萧绍地区最盛。萧山有一座老岳庙,坐南面北,原是宋室赵氏家庙,供奉宋徽宗赵佶,庙门朝北,有遥望北方之意,历史上,这里香火很兴旺,庙会上也有“翻九楼”这一活动。
表演“翻九楼”,过程很惊险,要把九张桌子依次叠上去,表演的人也自下而上攀缘而上,进行念咒施法以及做倒立、打拳等动作,扣人心弦,动人心魄。如周作人所说“翻的人如不高妙,从七七四十九张桌子上跌了下来的时候,那便别样地死于非命,又非另行超度不可了”。“翻九楼”还有“大九楼”“小九楼”之分,“大九楼”要用四十九张或者更多的桌子搭成九层楼台。现在“大九楼”基本已经失传,只剩“小九楼”这一形式。
“翻九楼”的最早的来源与“孟姜女哭长城”的传说有关。
秦始皇统一天下后,曾在全国各地征集数十万民夫,修筑万里长城。
新婚之夜,孟姜女的丈夫万喜良也被抓去修长城,一去之后杳无音信。北方天寒地冻,长城工程浩大,文弱的丈夫怎么能够承受繁重的劳动?孟姜女念夫心切,就千里迢迢找到长城脚下,却听得丈夫早已累死,尸体也不知所踪。孟姜女顿时悲痛欲绝,大哭,直哭得日月无光、天昏地暗,长城为之倒塌。
秦始皇大怒,但一看孟姜女年轻美貌,满眼泪水犹如梨花带雨,便欲招入宫中册封为妃。这时孟姜女向秦始皇提出了三个条件,其中之一是要求搭建高台为万喜良超度亡魂。孟姜女登高哭拜,又哭得昏天黑地,最后跳海而死。
此后,“孟姜女哭长城”这一传说广为传诵,有关孟姜女的戏剧、民俗也开始流传。传说搭台登高的形式超度亡魂,后来在民间逐渐演变为了“翻九楼”的形式超度亡魂。
秦始皇横扫六合后多次巡游全国。他的最后一次东巡也让搭台登高、超度亡魂的形式在东南地区流行。
话说秦始皇东巡,一路长途跋涉,人员疲惫,接连有人员生病甚至死亡,连始皇帝随行的华妃也不幸染病,御医们束手无策,结果华妃不治而亡。
路途遥远,无法把爱妃带回咸阳,始皇帝命令就地操办丧事,出殡安葬。于是,在空旷场地上,做法事的人搭起帐蓬,挂起幡旗,吹起鼓乐,唱起神诀。始皇帝也再次为心爱的女子搭建了高台,为爱妃超度亡魂。人们沉浸在一片悲哀之中,始皇帝面色冷峻,神情黯然,宫女们在小声啜泣,大臣们都默不作声,远处一排排站立的是面无表情的秦军士兵,而当地的人们也目睹了这一情景……
民间习俗,人去世了要超度做道场,让去世的人早日投胎做人。也许秦始皇搭建高台为爱妃超度亡魂的做法,让人们觉得搭建的高台离天更近,更能帮助去世的人超度,于是,人们开始仿效,并慢慢演变成了“翻九楼”的形式。用桌子搭成九层高台,还有九重天的意思,经过翻越九楼,更能超度亡魂上天,如周作人所说“翻九楼或拜仟之后,鬼魂理应已经得度”。由此,“翻九楼”在萧绍地区首先流行。后来形成民俗,对于非正常死亡的人,以“翻九楼”形式超度亡魂。
人们在超度亡灵的时候,常常是白天“翻九楼”,晚上做大戏。上半夜是唱孟姜女的戏,所以古代有“日翻九楼,夜唱孟姜”之说。下半夜是演鬼戏,通常有黑白无常、男吊女吊等。
而今,随着社会的发展,“翻九楼”活动日趋衰弱,能够表演的人已屈指可数,性质也由道教超度亡魂的法事,演变为了传统的体育、杂技活动,萧山“翻九楼”已经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