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是我区实施“亚运兴城”攻坚之年。为推动百万萧山女性素质提升,全面服务基层、服务群众,区妇联启动“喜迎亚运·百万妇女学新知” 姐妹花课堂进基层活动,把妇女群众和家庭喜闻乐见的培训服务送到党群服务中心、妇女之家、妇女微家等服务阵地。 姐妹花课堂联合湘湖驿,全新推出“湘湖驿·雅学”系列活动,秉持公益为民理念,凝聚党群共建合力,每月一期在湘湖驿中开展以服务妇女和家庭为主要内容的体验式公益活动,为妇女群众和家庭在新时代追求美好生活的征途中不断创造美好。
贤淑、典雅、温柔、清丽......百位旗袍女子就有百般性情姿态,诞生足足100多年的旗袍依然让人心驰神往,它的魔力到底是什么?
近日,区妇联走进湘湖驿带大家了解旗袍文化,感受一场时光的交错与融合。
王丽华,所前镇“珠绣”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基地负责人,王丽华以非遗萧山花边珠绣传承为己任,积极从事艺术创作,扩大萧山花边珠绣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应。今年4月,由其创作的萧山珠绣作品《梅、兰、竹、菊》荣获“第八届中国(浙江)工艺美术精品博览会”金奖,其他作品在国内比赛中多次获得各类奖项;7月萧山花边技艺在央视7台《乡村大舞台》节目播出;10月《意匠生辉万缕丝》王丽华、符曼倩专辑在杭州电视台综合频道(1套)「杭州时尚」栏目播出;2018年7月参加2018中国(贵州)国际民间工艺品会,参会期间接受贵州卫视博览会全景直播采访。
中国传统旗袍文化博大精深,旗袍技艺已成为“非遗”典型代表之一,它也是中国内涵文化与审美哲学的集中体现。当今,旗袍走入人们生活中,其服饰形制、内涵文化的普世价值日益凸显,在提升民族文化自信的今天,传承古法旗袍技艺,创新旗袍设计语言及表现手法显得尤为重要。
作为两大非遗项目——萧山花边和珠绣的传承人,王丽华将花边、珠绣工艺与中国传统服饰相结合,展现出中国传统文化的美,被更多的人看见并接受。
那么,旗袍穿在身上,该如何展现呢?在现场,王丽华进行了示范,对坐姿、站姿、行走等动作进行一一讲解,让每一个深爱旗袍的她都能穿出东方美。
王丽华说,在中国女性的传统服装中,旗袍被誉为中国国粹和女性国服,那一袭旗袍的古典与妙曼,诠释着一种本色的儒家文化,那种并不张扬的显山露水,却能将女人的精致、妩媚尽收眼底,宛如中国古老青花瓷瓶里开出的一朵郁金香。
在王丽华的娓娓道来中,所有人都回味在那“最是那一低头的温柔,像一朵水莲花不胜凉风的娇羞”的意境中。
分享中,王丽华提到,旗袍样式有很多,开衩只是旗袍的很多特征之一,不是唯一的,也不是必要的。随着时代发展,旗袍被不断改良,它可以是朴素的,日常生活中穿展现女性柔美;也可以是华丽的,让你在出席重要场合时格外光彩夺目。
王丽华从旗袍的历史、之地、形体三方面进行分享,希望通过这个平台让更多人知道旗袍的魅力:“我觉得应该让更多人看到旗袍的美和我们萧然女性的美,我也希望更多的姐妹能够在在生活里穿旗袍。”
当天,王丽华身着一袭低调雅致的XXXXX旗袍登场,迈着优雅的步伐悠悠走来,剪裁得体的旗袍将女性的婀娜身姿勾勒得更为玲珑曼妙,将女性的高贵气质彰显得愈加庄重典雅,尽显传统美感。在王丽华看来,旗袍就是女性的美丽法宝,她意图通过言传身教,传承、发扬旗袍文化,为提升民族文化自信贡献一份力量。
多年来,王丽华通过参与各种活动,用旗袍这一独特的艺术形式,将当代萧然女性的才华、美丽和智慧与文化事业发展相融合,她利用业余时间组织排练,通过时尚舞台来展示萧山大大的优雅气质和巾帼风采,让更多的女性参与其中,传播女性的自信优雅、独立向上,用实际行动展示“她”风采,写好萧山故事。
古典与时尚,传统与现代,情怀与色彩,在这一尺一寸间流淌。以旗袍为“媒”,讲好“半边天”故事,赋能“她时代”创新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