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大项目建设引领高质量发展,是萧山赶超跨越的重要一招。记者日前从区发改局获悉,我区有7个项目列入2021年省市县长“152”项目,计划总投资214亿元。其中,2个项目已开始桩基工程,其余项目正在抓紧方案设计和送审,彰显了“萧山速度”。
所谓“152”项目,是要求全省各级政府、各有关单位负责人牵头谋划招引的重大项目,是省委省政府优化投资机构、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举措和重要抓手。这意味着,这些项目投资额大、引领性强,将吸引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和项目集聚发展,形成引领示范效应。
以大会展中心一期项目为例,该项目总用地面积529亩,总建筑面积62万平方米,按照“先谋城、后谋馆”“以馆带城、城馆联动”的总体原则,以钱塘江畔“风帆”造型为整体设计,采用“杭扇与丝绸”的设计元素,取山体厚重沉稳之势和江水灵动飘逸之形,充分体现杭州山水文化特色,建成后将成为钱塘江南岸又一标志性建筑,引领带动南阳街道打造成为会展新城。以“一个馆”带动“一座城”发展,这就是省市县长“152”项目擘画的一个雄伟蓝图。
紫光新型基础设施智造基地项目利用最新的ICT领域的技术方案和制造工艺,开发、设计、制造ICT相关产品,包括自研设计、外包设计、单板制造、整机制造、服务等领域。5年内将形成年产70亿元规模的产能。
微医国际数字健康中心项目按照三甲医院标准,联合美国哈佛大学、浙江大学共建,内设三院三中心(微医国际医院、微医互联网医院总院、微医全科医学院和国际医疗学术交流中心、国际精准治疗中心、微医云数据中心)。总建筑面积约67.5万平方米。
安世亚太增材科技总部、研发及生产基地项目总用地面积约74亩,总建筑面积约180000平方米,建设包括科技总部大楼、数字化工厂与工程中心、研发实验中心及生活区配套。
杭州萧山国际机场改扩建(国际货站及机坪)工程项目总用地438亩,总建筑面积15.7万平方米,新建三层国际货运站、汽车平台、海关查验中心、地下停车库、卡口等,配备集装货处理系统、拆板理货系统、散货处理系统等。机坪工程建设12个机位(9C2D1E或8E)以及相应的机务用电、机坪消防和安防围界等设施。
杭齿智能制造基地建设项目用地297.03亩,总建筑面积约180000平方米(以规划审核为准),项目新建船用事业部、工程事业部、制造中心、研发创新中心以及相关配套设施,形成年产90000台/套齿轮箱的生产能力。
药品研发及产业化项目从事小分子药物等化学合成研发及新剂型的药物给药系统制造的医药公司。计划投资约10亿元将总部迁入及新建产线。
从此次上榜的7个项目看,这样的大手笔不在少数。这些项目涵盖领域广,包括新材料、生物医药、高端装备、现代服务业等多个领域,涉及研发、设计到生产制造、服务和总部等多个产业链。这也从侧面表明,萧山大力推进转型升级、加快新旧动能转换的决心。
近年来,萧山坚持数字经济和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双轮驱动”,加快打造新制造中心。业内人士认为,打造新制造中心,是萧山制造业发展的新路径。某种意义上,萧山发展新制造,并不是要放弃传统制造,恰恰相反,是要在传统制造的基础上,以数字赋能制造业,以科技提升制造业,激发传统制造的新活力,而这正是萧山的优势所在。
如今,这种态势在萧山越来越明显。比如,此次列入“152”项目的安世亚太增材科技总部、研发及生产基地项目,紫光新型基础设施智造基地项目,杭齿智能制造基地建设项目等,均冠以“智能制造”之名,将通过制造与数字技术高度融合,提升产业竞争优势,引领传统制造加速升级。
此外,生物医疗也是萧山谋划未来产业的一个重要布局落脚点。作为弯道超车的重要产业板块,萧山生物医药正在加速起势,形成了创新药、医疗器械、智慧医疗等多领域的发展态势,构筑了“一核多园”的产业布局。而微医国际数字健康中心、杭州居维叶药品研发及产业化等项目的落地,进一步延伸了产业链,提升了生物医药产业能级,加速高端医疗资源落地,为萧山赶超跨越发展注入强劲的动力。
区发改局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区发改局将围绕省、市对我区“152”项目落地率的考核要求,紧盯项目节点,协调推进项目加快建设,提前谋划、认真梳理重点区域、重点行业和重点企业,挖掘聚合各类项目储备库,开展系统化、前瞻性谋划,做深做细做实服务指导,为我区全力争当全省建设“重要窗口”排头兵贡献发改力量。